深入赤岸寻水利奇迹,融合红色文化探乡村振兴路
深入赤岸寻水利奇迹,融合红色文化探乡村振兴路
陈翔 王怀震 李雯昱 高晨旭
2025年8月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蒲公英团队前往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刘邓精神浸润下的水利奇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与红色文化学习,挖掘赤岸村在水利建设与乡村振兴中的独特发展路径,同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赋能当地文旅事业。
赤岸村,这片曾见证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艰苦奋斗的土地,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地标,更是漳南大渠的所在地。漳南大渠,这条始建于1942年的“将军渠”,在抗战时期为解决当地军民饮水与灌溉难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中,蒲公英团队以水利专业视角,对漳南大渠的渠体结构、水流参数、周边生态及农田灌溉效益等进行了系统调研,同时深入了解了赤岸村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需求。
图为参观漳南大渠的现场,队员在讨论相关水利知识
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与陈列馆,队员们通过参观刘伯承、邓小平宿办室、司令部会议室等历史遗迹,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陈列馆内的一件件历史文物,生动展现了刘邓大军在赤岸村六年间的英勇战斗与艰苦奋斗。队员们表示,这段历史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实践动力。
图为队员参观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讲解员向队员们讲述刘邓首长的故事
图为队员参观一二九师陈列馆,了解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8月4日,团队与赤岸村党支部书记张海魁座谈交流,探讨如何通过新媒体手段宣传赤岸村的红色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从而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在充分调研与沟通的基础上,蒲公英团队次日向村双委递交了关于筹建赤岸村红色文旅抖音宣传平台的建议书,并得到了村双委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图为队员与支部书记张海魁的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胡鑫宇、张硕、郭筱桠、齐博文、张海魁、米航、温家硕、晋开颜
图为队员和张书记探讨通过新媒体宣传赤岸村的计划
在赤岸村,队员们还采访了老一辈村民,村民们围绕漳南大渠的修建和使用,分享了诸多感人故事。老一辈村民回忆,当年刘邓首长亲自参与大渠建设,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大渠建成后,旱地变水浇田,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村民生活有了保障。这些红色记忆见证了军民鱼水情,也体现了水利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如今,村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宣传红色故事,吸引更多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为队员采访村民,了解赤岸村的历史
蒲公英团队负责人郭筱桠表示,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对赤岸村的红色历史与水利奇迹有了深刻认识,更增强了他们将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未来,团队将继续与赤岸村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助力赤岸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次实践活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积极尝试。相信在学院与赤岸村的共同努力下,赤岸村的红色故事将被更多人知晓,其乡村振兴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审核:温佳烁
本文地址:http://www.chongqingzixun.com/qushi/622.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重庆资讯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每日新闻
- 渝北区开展生态修复 废弃矿坑变身“重庆小九寨”
08-11 04:37
- 每天进出车辆4100余台 交易蔬菜700余吨 渝北海领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保供忙
08-11 04:28
- 食补药补、运动健身 中国青年人加入养生大军
08-11 04:27
- 彭水大力实施"文旅+"发展战略
08-11 04:26
- 北碚缙云醉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江湖美食
08-11 04:25
- 老旧小区外墙加固
08-11 04:25
- 湖水变清鸟儿归 上下天池似仙景
08-11 04:24